化疗致血小板减少症的风险因素
化疗致血小板减少症(CIT)的定义为抗肿瘤药物对骨髓、尤对巨核细胞的抑制作用,导致外周血小板数量<100x10^9/L。其机制是化疗导致巨核细胞系凋亡。化疗导致 CIT 是因前者作用于血小板生成和凋亡的不同环节;而放化疗导致的 CIT 在除化疗因素外,还要考虑放射造成造血干细胞凋亡、分化异常、老化、造血微环境(龛)损伤等。
肿瘤患者血小板减少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点:
1)基础疾病 - 原发疾病:乳腺癌、肺癌(瘤种特异性骨髓转移)、血液肿瘤;
2)排除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;
3)细菌或病毒感染;
4)其他药物治疗:肝素、抗生素、抗病毒药等;
5)排除 PTP(Post-transfusion purpura);
6)排除慢性 DIC;
7)化疗相关血小板微血栓病(TMA);
8)抗肿瘤治疗:化疗、放疗、靶向治疗等。
在判断 CIT 病情时需要考虑其他问题,例如是否是原发病骨髓转移、近期是否存在感染、是否同时接受其他药物治疗、近期是否多次接受输血、应用了什么化疗方案等等,在疗效不佳时更需重新审视。对于前期发生Ⅰ/Ⅱ度 CIT 的患者、后续出现Ⅲ/Ⅳ度 CIT 的比率高。在第 1、2 周期未发生 CIT 者,在第 3、4 周期仍可能发生 CIT。第 1、2 周期发生轻度 CIT 者,第 3、4 周期重度 CIT 发生率明显升高。 ,
化疗药物是血小板减少的重要因素。有研究指出,含吉西他滨或铂类方案更易发生 3、4 度 CIT,输血小板比例较高。接着,张教授对可能导致严重血小板减少的靶向药物进行了总结,见下图。
评论列表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