特发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又称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,是一种与免疫有关的疾病。本病不仅有血小板数量减少,其功能也受到影响,血小板粘附、聚集能力减弱,血小板第3因子活性减低,另外抗体直接损伤血管壁。 一、特发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病因 60~80%左右患者血清中可检出自身抗血小板抗体,可与自身和同种异体的血小板结...查看详细
血小板减少的诊断标准一、多次化验检查血小板减少;二、骨髓检查巨核细胞正常增多,有成熟障碍;三、脾脏不增大或仅轻度增大;四、具备以下5点中任何一点:1、强地松治疗有效;2、脾功除有效;3、PAIg增高;4、PAC3增高;5、血小板寿命缩短;五、排除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。[血小板减少的实验室检查][血小板减少的症状][血小板减少的治疗][血小板减少症的原因]...查看详细
血小板减少的治疗 一、一般治疗:急性及重症血小板减少患者应住院治疗。 二、肾上腺皮质激素 急、慢性型出血较重者,应首选肾上腺皮质激素。 &n...查看详细
血小板减少的实验室检查一、血象 急性型血小板减少患者血小板明显减少,多在20×109/L以下。出血严重时可伴贫血,白细胞可增高。偶有嗜酸性粒细胞增多。慢性型血小板减少患者,血小板多在30-80×109/L,常见巨大畸型的血小板。二、骨髓象 急性型血小板减少,巨核细胞数...查看详细
血小板减少的发病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: 一、可以引起骨髓再生障碍或低下的药物:如氯霉素、磺胺类药物、青霉素、链霉素、新青I号、三甲双酮、苯妥英钠、乙琥胺、抗甲状腺药(如他巴唑、丙基硫氧嘧啶、甲亢平)、糖尿病药(如甲磺丁脲、氯磺丁脲、氯磺丙脲等)、保泰松、消炎痛、安定及镇静药(安宁、利眠宁、氯丙嗪等)、金制剂、染发刘、扑敏宁、扑尔敏、乙酰唑胺等二、&n...查看详细
血小板减少与白血病的区别 血液中正常血小板数量为30万/立方毫米,患病时可减少到4万~5万,当血小板数量降至2万时,患者就有可能出现消化道出血、颅内出血、血尿等,危及生命。 血小板减少的典型症状表现为出血,在发病前期,皮肤会出现针扎样红点,之后会发展成块状血小板减少性紫癜,紫癜的大小不等,小的如黄豆粒,大的能达到手掌那么大。 血...查看详细
血小板减少一定会出血吗? 血小板减少不一定会出血。这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,一是血小板减少的程度;二是个体差异。正常人血小板数量为(100~300)X109/升。一、血小板减少的程度: 一般来说,血小板轻度减少((80~100)X109/升即(8万~10万)/立方毫米)大多不表现出自发性出血。 血小板中度减少(50~80...查看详细
血小板减少有哪些症状? 慢性型血小板减少较多见,多发生于女青年。临床症状为:1、起病缓慢,病程长;2、出血轻,一般为皮肤、鼻、齿龈出租因和月经过多;3、可以轻度脾肿大;4、少部分可痊愈,大部分反复发作而迁延数年;5、血小板多在50×109/升以上。 急性型血小板减少较少见,儿童居多,常于春季或初夏发病;病前1-3周多有上感病史...查看详细